11111112
1113
 
06 Research
Key Laboratory
Research Teams
Research Projects
Awards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Location: Home >> Research >> Key Laboratory >> read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and Discovery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沈阳药科大学“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辽宁省“创新药物研究与设计”重点实验室,2005年开始省部共建,2009年6月经教育部验收合格,正式晋升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沈阳药科大学,所属学科领域为生物与医药。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成员62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45人。固定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辽宁省特聘教授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4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由来自国内1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9位专家组成,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外单位委员占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近62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装备有600 MHz NMR、GC-MS、LC-MS、DELL计算机工作站、多组分平行合成仪、制备型和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现代化的高精度仪器,固定资产约5500万元,为进一步建成符合国家GLP标准的药物化学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重点实验室自组建以来,累计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部项目4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其他国家部、委、局项目21项,辽宁省及沈阳市项目126项,各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经费资助1.9亿元;横向课题签约450余项,合同总额2.5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20项,市级奖励12项;获国内外专利授权195项,获国家1.1类新药临床批件6个,其他类别新药临床批件15个。发表科研论文2590余篇,其中SCI文章9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0余部。已培养博士后7人,博士研究生280余人,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

 

 

重点实验室参照国际先进的药物开发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围绕国家创新药物研究整体战略和国际新药研发前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确立了自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药物分子合理设计和化学信息学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中药效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与开发;中药新药及其产业化研究;非专利药物合成工艺及产业化研究。目前重点实验室形成了由众多年富力强,综合能力出众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组成的创新药物研究群体,在创新药物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处于国内同学科的领先地位,部分研究工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客观要求,根据所确立的研究方向,制定了自身的近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实验室的特色建设。重视课题研究内容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关系,继续以先导物的发现、优化及寻找具有药理活性和新的作用机制的新化学实体作为主要研究任务,同时在抗感染、抗肿瘤和抗哮喘等新药研究方面所突破,力争3~5年内有2~3个1.1类新药完成临床研究、申请上市,3~5个新药获得临床批件,5~8个候选药物完成临床前研究。继续加大科研成果宣传、推广与转化的力度。通过对国内重点制药企业的进行定期走访,邀请企业负责人来室参观、访问,及时发布最新的科研成果,多种渠道加强研究成果的对外宣传,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发挥重点实验室的社会功能和辐射作用,力争做到横向课题到款额每年递增1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力度,重视研究成果的申报与鉴定,每年力争申报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奖励3~5项;申报国内外发明专利15~20项,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数量力争每年递增10%。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邮政编码:110016

负责人:程卯生 教授

联系人:郭   教授

联系电话:024-43520233

E-mail:chunguo63@yahoo.com.cn

 

Close The Window】【Print】【Typeface:Big Middle Little

 

©2020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Contact Us 中文 / 日本语